主角是朱允熥,朱元璋的小说《逢场作戏》,是作者“最白的香蕉”的作品,小说主要讲述了:...
朱允炆眼前一亮,终于等来了封王的高光时刻,虽然是个陈王,但是也不错。
朱允炆急忙跪倒谢恩:
“孙儿朱允炆叩谢皇爷爷。”
朱允炆稚嫩轻轻启动嘴唇,稚嫩的声音传入了朱元璋的耳中。
此时的朱允炆,眼眶湿润,眼神中满是激动和感激之情。
爷爷是真疼自己和弟弟朱允熥,两人没有成年,就先后册封为王。
朱元璋看着自己的这两个皇孙,心里是真的喜欢。
这俩皇孙,太懂事、乖巧了。
无论朱允炆还是朱允熥,都是朱元璋的心头肉,这一点不会变,血浓于水的道理,朱元璋明白。
最尊贵的封号,当然是要封给自己的皇孙,在这方面,朱元璋舍得下本。
“好孙儿,你们都起来吧,咱都懂,你们俩都是好孩子。”朱元璋终于开口,苍老的声音夹杂着疲惫的无奈感,让人听来很是心碎。
朱元璋太不容易了,幼年要饭,还做过和尚,后来也是活不下去了,才跟随郭子兴南征北战,最终才有了大明的江山社稷。
朱标的两个孩儿都懂事,这也是目前朱元璋最大的骄傲。
“谢谢爷爷。”朱允熥、朱允炆两兄弟叩谢朱元璋后,先后缓缓起身。
朱元璋摆了摆手,苦笑一声,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朱标的灵堂。
二虎等人陪伴在朱元璋的左右,手中佩戴着绣春刀,身穿飞鱼服。
朱元璋离开后不久,吕氏急忙叫来朱允炆。
“允纹啊,陛下册封朱允熥为吴王,记得陛下没做皇帝之前的封号也是吴王。”
“这不是巧合那么简单吧,肯定是陛下有意与朱允熥。”
“从今日起,你要多个心眼,时刻防备着朱允熥,和大臣们搞好关系。”
吕氏压低了声音,在朱允炆的耳旁小声地嘀咕着。
朱允炆频频点头,“母妃,孩儿记下了,您放心。”
吕氏眼中满是不甘,狠狠地瞪了朱允熥一眼。
这个仇,吕氏替朱允炆先记下了。
此时,淮西勋贵以及大将军蓝玉等人也来到了朱标棺椁前祭拜。
朱允熥的脑海中瞬间闪现出熟悉的画面来。
面前的几人,正是朱允熥的至亲。
走在最前面的是正是大明的凉国公蓝玉,威风凛凛,相貌堂堂,一看便是让人生畏。
蓝玉的旁边则是跟随着常遇春的两个儿子。
分别是开国公常升,和常遇春的三儿子常森。
“舅姥爷,二舅,三舅,你们来了。我是个苦命人,先死了娘,现在爹也没了......”朱允熥一把抱住了蓝玉的大腿,啜泣不已。
蓝玉向来骄横,嚣张跋扈,如今见到外甥朱允熥如此委屈,火爆脾气顿时被点燃了。
“孩子,别怕,咱在。”蓝玉说着,把朱允熥紧紧地搂在了怀里,看向了身后的吕氏、朱允炆等人,“太子虽然去世了,但是我蓝玉尚在,我倒是要看看,哪个有眼无珠地敢欺负我的外甥允熥?”
常升急忙拽了拽蓝玉的衣袖,小声提醒,“舅舅,小声点,这里人多眼杂,别走漏了风声。”
蓝玉这才收回了凛冽的目光,把嘴巴暂时闭上。
蓝玉确实很嚣张,即便是在朱标的灵堂前,也是目中无人。
蓝玉义子很多,战功卓越,仅仅只是捕鱼儿海一战,杀得蒙元皇帝仓促逃窜,很多皇室的成员都被蓝玉生擒。
打起仗来,蓝玉相当彪悍,只要是蓝玉看上的敌人,都已经进了生死簿,只要蓝玉高兴,拿笔一划,那人便是命不久矣。
即便是回到朝堂,蓝玉也是嚣张跋扈,目中无人,目空一切,天是老大,他就是老二,甚至很多时候在朱元璋面前,也不注意方式方法。
蓝玉的这些致命的缺点,最终汇聚成河,终于在朱标死后,朱元璋举起了屠刀,亲手炮制了洪武四大案的最后一案——蓝玉案。
当然,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。
其一,蓝玉太过张扬,只有朱标才能镇得住,伴随着朱标的去世,蓝玉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其二,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作为帝国的接班人,如果留着蓝玉,只能是朱允炆的绊脚石。
朱允熥明白,蓝玉之死,朱元璋也是迫不得已。
朱元璋没有选到更好的接班人,只有蓝玉变成死人,才能让朱元璋安心。
不过,现在完全不必了,因为他朱允熥的尊贵身份,嫡子嫡孙,他要让爷爷朱元璋看到他能镇得住蓝玉,镇得住这些淮西勋贵。
以朱元璋的英明睿智,看清楚这些之后,自然会重新审定蓝玉等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
朱允熥看着常升和常森,委屈道:
“舅舅,外甥以后就只能由你们照拂了。”
“好孩子!”常升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,一把就把朱允熥搂在了怀里,“不用担心,有我们在,二舅一定会护你周全的。”
常森也急忙过来,摸了摸朱允熥的头,朗声道:
“孩子,你千万要保重身体,你可是千金之体,你娘现在就剩下你这么一个儿子了,俺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保护好你。”
常森的眼中隐隐含着泪水。
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,这是舅舅与外甥的真情流露。
这是常升和常森的姐姐留下的唯一的遗孤。
更是那个真心待他们的太子朱标留下的嫡子。
朱允熥用眼角的余光看去,后面跟随着颍国公傅友德,魏国公冯胜等人。
这些人都老了,但是眼神中的杀气仍在。
这些都是淮西勋贵们,他们是骄兵悍将,在战场上都是一顶一的骁勇善战。
但是,他们也是大明的栋梁,他们为大明朝出生入死,立下了赫赫战功!
没有他们,便是没有大明如今的强盛国力。
但是,这些人都伴随着朱标的离世而最终惨遭杀戮。
“老臣冯胜、傅友德叩见吴王殿下!”冯胜、傅友德急忙向朱允熥行礼。
朱元璋的圣旨,他们在灵堂内听得很清晰。
从听到册封吴王的那一刻,他们的心几乎都要蹦出来了。
他们这帮淮西勋贵们,可是最清楚朱允熥的这个‘吴王’的封号的意义和分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