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《山河纪行》讲的是周衍孙玉聊的故事,作者。希望本书能给大家一个好的心情:...
迎着朝阳一队车马缓缓向着送君亭而来,只见亭旁管道两侧,两千骑军静静伫立,身穿铠甲,手持长矛,气势如虹。
虽有两千之众。
却除了马嘶外再无嘈杂之声,这是大周的精锐,京营铁骑,调拨边军百战老卒,斩敌五首以上才可入营,军士的身姿挺拔如松,刚毅而自信,彰显了他们的力量与勇气。
如此悍勇之士,此时却目光狂热的注视着一处矮坡,坡上铸一亭,名为送君,亭内站有一老者,宽袍白发随着秋季的晨风荡漾,太尉孙玉聊,就是这位老者,力排众议,调边军悍勇入京都,组建京营骑军,以年过花甲之龄,带着他们平倭奴,战山越,拒敌于国门之外,战无不胜,所向披靡。
是这位老者告诉他们,男儿建功立业,杀贼报国,只在今朝。
秋风起,马蹄响,车驾边上挂着的金铃铛也跟着晃荡了起来,孙玉聊转身,望向京都的方向,便见周衍以跳下马车向着自己飞奔而来。
“徒儿拜见师傅”人未上得送君亭的矮坡,周衍便跪到了管道旁。
“六皇子请起”孙玉聊站在那里受了这一礼,然后微微躬身插手道“臣,太尉孙玉聊,见过凉王”受之一礼,是师徒,拜之一礼,是君臣周衍起身快步上亭,微扶孙玉婷“师傅,秋风入骨,您还有旧伤在身,怎可来此送我北上,徒儿......”说道这里,周衍己经激动到快要把持不住自己的热泪了。
“无妨,臣这把老骨头,估摸着还能撑几年,凉王不必如此,你我师徒一场,十几载学艺,也可谓用功,也有小成之意,倒是这离别之际,臣却生出了感慨之情徒儿谢师傅传艺之恩,望师傅保重身体,这大周可无闲散的王爷,却不可缺少师傅这样的治世能臣”顿了顿周衍继续道“师傅,周衍此去,不知几时才能再次回京,母妃那里,望您多多帮扶”离别之际,有愁绪,有思念,自然也有叮嘱,孙玉聊也正色道“凉王自是放心,我与武侯乃是莫逆之交,也曾一起并肩杀贼讨胡,贵妃娘娘是你的母亲,也是武侯的女儿,臣自会想尽办法保她周全,臣这里有一物,是贵妃让我代为转交给王爷的离别之礼”说完,旁边的侍卫单膝跪地,将一剑匣双手举于头顶。
周衍接过打开剑匣,见一宝剑横置于盒中,剑身修长,剑锋锐利,通体晶亮如霜,金龙镶嵌其中,犹如活物。
剑匣内有一信笺,周衍打开,却见得是母妃的字样“吾儿周衍,娘愧于良多,今离别却未能相送,母心难安,吾儿去得那北凉地,定要保重,遇事不决,可找外祖父相商,今送儿宝剑一柄,命为龙霜,望吾儿如那金龙一般,不畏世间锋芒,可冲破寒霜”寥寥几语,却道尽了不舍与期望,周衍看完己是泪流满面。
孙玉聊拍了拍周衍的肩头“凉王此去,切记微臣昨日之问,别荒废了学业,也切不可学那尸位素餐之人,须知身为皇子,身为牧首一方的王爷,为民谋福,才能不负民之期望,京营骑兵六千,征战数载,以身报国者超出半数,如今幸存的两千骑,均为精锐中的精锐,现在交付与你,随你入凉,望你善待他们,也愿你能用好他们,你可懂?”
周衍不可置信的抬头“师傅,您,您是想让徒儿带他们入凉后有所作为?”
孙玉聊仰头望向北方“去吧,这大周六百多年了,臣为官47载,从一世袭的边军守备,累功至太尉,从未怕过,也未想过,有朝一日,茹毛饮血的胡虏居然也敢入关,今大周多事之秋,臣不知前路几何,却也不想在臣死后,还有外族在我大周的国土上放牧。
臣也不想看到这大周毁于庙堂的无能。”
“师傅”周衍警惕的望向周围“无妨,为师虽被消去统兵之权,但这两千骑却还是可信的,这也是为师最后的力量,昨日一问,为师便知你心中所想,去吧,去做你想做之事,这里便交予为师,估摸着这把老骨头还能再为你拖他一拖,周衍听得孙玉聊之言,便知道心中那不切实际的想法,己被师父猜到。
可师父却未在昨日点破,今日又特地前来相送,与自己坦诚相谈,难道这朝堂真如自己想的那般不堪,以至于师父都束手无策,真到了需要兵行险招之时吗,周衍不知,自己那一闪而过的想法,是对是错,自己到底能不能像想象的那样力挽狂澜。
是妄想,还是真能变为现实。
孙玉聊看出了周衍的忧虑之色,低头注视着周衍的双目 道“学以致用,问心而行,知行合一,事方可成,“万事心先行,智随,然身动,以身坚心,以心明智,方可明物见己”周衍慢慢随着孙玉聊背诵了起来,这是孙玉聊为周衍注写的教学前言,周衍目光渐渐的坚定了起来,单膝跪地,左手放于膝上,右手握拳置于胸口,行一军礼“弟子领命,弟子此去北凉,定不负师傅教会,不负太祖之训,不负这大周十三地,不负黎明百姓,更不负自己的心”不负所有,不负祖训,祖训是什么,是藩王需牧守边关,是守土爱民,还是可提兵勤王,可挥剑诛邪,可杀奸妄,这,就只有师徒二人得知了。
送君亭,送君千里,离别路,不知归人何时归。
铃声响,马车缓缓而离,此去北地三千里,东行通州,转道向北进冀,首上壶关,便入了那北凉之地孙玉聊望着马车消失在官道的远方,再也看不到那绣着凉字的王旗转身上马,朝着那大周昏乱的朝堂走去,脸上满是肃穆,身行的老态之意,仿佛也随着这秋风晨雾而去,白发美髯,宽袍随风,却是多了几分果决与杀伐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