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落日余晖
老伴去世的早,人到中年的我不想在经历一段感情,再加上有一个聪明伶俐,活泼漂亮的闺女,我们两个人生活得挺好,每天家里都是欢声笑语的。
随着的时间飞速奔跑,女儿渐渐长大了,我慢慢变老了,终于有一天,女儿嫁人了,我退休了,我把房子给了女儿,虽然他们夫妻二人都是大学毕业,也有了工作,但生活依然是不太宽裕,再加上生了孙子以后,日子还需要我来贴补。
我站在厨房里,围着围裙,锅里用小火慢慢炖着枸杞猪蹄汤,浓郁的肉香在房间里弥漫开来,令人垂涎欲滴。
做饭,是我这几年练得的“新手艺”。这些年来,我学会了做许多以前不曾做过的事情。
比如怎样做一顿既营养又易消化还要可口的饭菜,怎样给瘫痪在床的王桂芬翻身擦洗,***活动,怎么省力的把她挪到轮椅上,推她出去活动,甚至学习多久翻动一次她沉重的身躯,避免让他因为长时间卧床而生褥疮,她是一个可爱的胖老太太。
自从孙子大了能自己上学去了,我就好像失去了社会功能一般,成了一个废物老头,女儿女婿工作忙,基本和我没有聊天的机会,孙子住校有校车接送,一个礼拜才回来一次,在家也是作业补课一大堆,和我嬉闹的时间也是转瞬即逝。
无聊的我开始在社区学习书法,在那里我认识了王桂芬。
我有点笨,练习书法有些费力,王桂芬却是很聪颖,不但书法练得好国画也是画的也是很好,有一天,她看见我写字写的抓耳挠腮的,就过来指点了我一下,没想到收效甚大,所以我经常厚着脸皮向他请教,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。
我们两个都属于不太会聊天的人。只有在谈及书画的时候我们才滔滔不绝,只不过一般都是我在听她在说。
王桂芬年轻时丈夫早逝,她独自一人拉扯着儿子长大。儿子很争气,成家立业后又添了个孙子,日子算是苦尽甘来,她不愿意和儿子媳妇一起住,孙子成生后请了个月嫂,连做饭收拾家务带看孩子,基本没他什么事,就搬出来住到老房。
随着女儿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,孩子的课业越来越多,他们对我的关心也越来越少,甚至一家人都很少说话,他们都在忙自己的,而我忙着看电视、看他们。
一年当中,最热闹、大家一起说话最多的时候就是每年春节,大家聚在一起倒也热闹,但话题永远是孩子学习,他们的工作,慢慢的我总觉得缺了些什么,我好像是一个外人。
儿孙绕膝虽好,但终归有自己的生活,孤独的夜晚才是我们这些单身老人的生命的大多数。
在一个热闹寂寞的春节之后,我约王桂芬出来吃饭,她说她也是一个人,孩子们去旅游了,带着保姆,她不愿意凑那个热闹,决定自己过春节。我一冲动就对王桂芬说:“要不我们两个人搭伙过日子,彼此有个伴。”
王桂芬一愕,沉默了许久,思量再三,她答应了。
我们商量过了初八,民政局一上班就去领证,老都老了。婚礼就免了,到时候请孩子们一过来吃顿饭也就行了。正月十五,我们把孩子们叫到了一起,我们向他们宣布了我俩的事。
我女儿女婿倒是很高兴,祝福我们黄昏恋再一次找到幸福,我女儿还和王桂芬说起我妻子死后我一个人多不容易,这回终于有了归宿,真心替我高兴。
但是我从王桂芬儿子江毅的态度中隐隐感到一股敌意,虽然他也是面带笑容的祝福我们,但我还是觉得他对我有着一些防范的冷漠和敌意。
“李叔,我们家看着有钱,其实是个花架子,我妈一辈子都没有工作,都是靠我爸的抚恤金才把我供出来的,这边的房子是我爸留下的,可能不会有你们家的。”江毅有些戏谑的说,话里话外透着刺耳的嫌弃。
王桂芬听着有些不对味,忙微笑着应对:“你这孩子,我和你李叔就是搭个伴,帮衬着过日子,哪来的这么多心思?”
江毅皮笑肉不笑的哼了一声:“妈,我就开个玩笑,现在外边不是有好些个哄老太太开心然后骗钱的嘛,李叔不会这样的,李叔一看就是个实在人。”说完,江毅略带警告的看着我。
“我们家虽然没钱,但不至于去骗吧,我爸有退休金,自己照顾自己没有问题,你把***的生活费按时给她就可以了,到时候别让我爸倒贴,”我女儿听出了江毅的不善,出言反击道。
“咳,没那么复杂,我和你王姨就是做个伴,你们都忙,没时间陪我们,我们这样也能正大光明的说说话,相互关心关心,也不至于招人闲话”我故作轻松地想化解有些尴尬的气氛。
王桂芬的儿媳倒是没说什么,她轻轻地拉了一下江毅“李叔别在意,江毅就是比较直,关心我妈,没有别的意思”"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