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武思远在物理研究所工作,他的主攻方向是暗物质。

有一种自然现象,它时时刻刻都在人们的身边发挥着作用,就是引力。也因为太过平常而不被人注意,又或许没有那么多有闲人去考虑类似的问题吧,所以,直到1687年,才被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·牛顿发现并提出来。

用比较通俗的话说,凡是物质,不论什么性质的物质,相互间都会产生引力。当然,武泽的那架航天飞机玩具,也是因为引力的作用才掉到地上摔坏的。但平常人又有谁去思考为什么向下掉,而不是向上飞,或者平行移动呢?

其实,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知道有一种规律,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,这就是“因果律”。如果我们把任何存在视为是“结果”的话,那么,必定有“原因”存在。只是一般人不去使用这种能力罢了,只有那些好奇心强,爱思考的人才会使用这种能力。牛顿就是这样的人。空间中,上下左右前后几个方向,物体为什么独独只向下掉呢?一定有一种力在推动。所以牛顿提出是因为引力的存在造成的。

有传统物理思维的人,认为把一个力施加给物体,势必要通过接触才有可能。就像建智推搡小孩那样。如果建智的手掌距离小孩身体还有一公分的距离,小孩就不会摔倒。现实中,隔山打牛不过是武侠小说里的一种臆想罢了。

但是,引力的传递却不需要通过直接接触,至少至今为止没有发现有什么“东西”直接接触,它似乎违背了人们的常识,于是,物理学家就提出了“引力子”这一概念,认为它是传递引力的介质,这样,两个物体之间,虽然没有观察到有直接接触的现象,因为有“引力子”的存在,就能够解释引力这一物理现象了。尽管到目前为止,仍没有找到或发现有“引力子”存在的证据,但它确实能够解释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引力现象。小到物体自动向下掉落而不向上飞去,大到月球绕着地球运转、地球绕着太阳运转而不脱离其运行轨道,都是因为“引力子”在从中起作用。

但是,在武泽的印象中,好象……好象吧……爸爸还有别的思考,唉,谁知道呢,反正武泽没有记住是什么。

武泽理解不了,更多的人也理解不了。

从表面上看起来,我们的宇宙虽然庞大,却是有序的。以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为例,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作圆周运动而构成太阳系,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系运动,一切都在有序的运动着。

自从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以后,这一切确实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,并可以通过计算加以证实,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。但实际上却很有问题。

按照引力理论,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转得越快,比如水星,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转得越慢,比如冥王星。这个道理,不但在太阳系适用,宇宙间也应该适用。但是,科学家通过研究星系的运动却发现一个问题,距离中心更远的星系运动速度并不慢,甚至可以媲美星系中心的天体。如果按照引力理论,这些星系应该解体才对,但是,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,银河系十分稳定,这种现象违背了万有引力定律。

想象一下,当你用绳子拽着一个球,以身体为圆心作圆周甩动,甩得越快,那么你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拉住球不被甩出去。所以,我们的宇宙之所以能够维持现在的样子,一定是有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外力存在。外力弥补了星系旋转向心力的不足,所以星系才能稳定地运转下去。

那么,要研究这个现象,根据万有引力定律,就需要知道星系的质量。怎么才能知道呢?物理学家们自有办法。

要测量星系团的质量,一般有两种方法。“动力学质量”计算,需要的数据是各星系之间的相对速度和平均速度。而“光度学质量”要求测量各星系的光度。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·兹威基分别利用这两种算法计算后发座星系团的质量,结果却不可思议:“动力学质量”是“光度学质量”的400倍!为什么后发座星系团有99%的质量“下落不明”?难道“动力学质量”中用到的牛顿运动定律不再适用?或者,星系团的主要质量并不是由可视的星系贡献的?

兹威基用他那最具幻想力的头脑做出了以下推测:这种物质除了只产生引力以外,不与其它物质产生相互作用,所以无法观测到它,光度学方法也测算不出,于是,他大胆地提出了“暗物质”这一假说。

在物理学研究领域,物理学家们在发现一些现象,而对此现象暂时无法解释的时候,常常就提出一些假说,意思是:或许是这样的。提出的是一种可能性。

结论有了,但论据呢?于是,人们就开始寻找证据。

物理学理论必须要得到实验验证才能成立。

武思远的工作,就是要找到“暗物质”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